永威集團在人員的招聘上,對一個人品質的考核顯然是最最基本的要求,有三種類型的人是不能跨進永威集團的大門的,“不孝敬父母的不要,賭博的不要,不忠誠婚姻的不要。”
在永威集團內部,有一個比較有趣的規定,“罵人一句罰款十元,雙方對罵各自罰款一百元,罰款的錢給公司其他人買福利;打人者開除。”
任太平就是用這種方式,把他關于品德的詮釋引申到了他的永威集團,他是在用一己來試圖凈化存在社會中某種不好的因素。
1966年,年僅19歲的任太平成為虎子村的生產隊長,當時的土地一畝地的產量只有60斤,最好的土地也不過是畝產150斤,上任之初的隊長,就開始琢磨如何讓村民填飽肚子,如何能讓所有的村民不挨餓,唯一的方式就是擴大土地的產量,而擴大土地產量的方式就是化肥。
找出了問題的癥結的任太平,就開始想如何找到更多的化肥,那是一個物質產品嚴重匱乏的年代,對任何商品的供應都有所欠缺,一個村的村長如何能買到化肥?這個問題困擾了任太平一段時間,可是他很快就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因為虎子村和山西晉城的一個村子在地理位置上比較近,任太平和對方村達成了一個協議,就是兩噸半的炭換取一噸化肥,用這種方式,任太平置換到了10噸化肥,當年虎子村村民的溫飽問題就解決了,小麥的畝產從60斤飆升到600斤。
19歲的生產隊長解決了所有村民的溫飽問題,也理所當然地樹立起了威信,那次置換產品事件,使得任太平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他認為自己在經濟方面還是有些天分。
也正是認識到了自身存在的優點,所以任太平辭去隊長,創辦虎子村化工廠,也不是那樣難以理解,后來關于一個永威集團神話的締造,也是如此的順理成章。
任太平用自己的信念在鍛造著永威集團的企業神話,他謙卑,認真、敬業,不停地尋找著企業的動力源,這樣的一個人,帶領著這樣的一個集團,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會走得更遠。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