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人文教育論文向大家介紹重視學校畢業論文調查的第一選擇系統。只要在網上查一下就能決定原稿的優先順序。其他系統只能作為參考。目前,我國大部分醫學院的基本教育模式仍然是以學科和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醫學教育模式實踐證明了難以實現對醫學生職業人文素質的教育。學生綜合職業人文素質的培養有依靠于學生與教師長期密切接觸中,依靠教師形象的感知性和可行性對學生的潤物有細無聲式教育。正是在這種教師教誨潛移默化的過程和教師和學生之間思想交流的沖突中,啟發學生的職業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道德,使學生有機會早日了解職業暴露、職業保護和職業權益從而尋求未來自身職業生涯的正確定位。基于
這個,我們希望以本校現有的本科生領導制度為平臺,對學生的醫學職業人文素質教育。3年實施以來,獲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1方法1.1問卷調查,研究現在的醫學生職業人文素養現狀,首先要根據《新世紀醫學職業精神》中記載的3個基本原則和10項責任原則以及《本科醫學教育國際標準》和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新世紀的醫生必須具備闡述沒有的核心能力和職業素養,提出設計問題。卷,市5所醫學院附屬醫院的帶教醫生及學校不同年級的本科生調查研究了醫生的職業精神及醫學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和職業人文素養的認知情況〔11〕。
1.2通過調研分析,確定了我校醫學學生的職業精神和人文素養教育的培養內容。也就是說,《醫師宣言》涉及的醫師職業精神以及與現在的社會和醫學密切相關的熱點話題,是三、四年級本科生中醫學倫理、醫學與社會、醫學的意義與目的、職業傷害與權益、醫學心理學、醫學法律法規、醫學與環境及醫學患部關系等的關聯學習醫學人文知識,制作討論報告書。1.3培養模式為融入本校現有的本科生領導制度,為學生和專業教師的深入交流提供了有效的平臺,學生在與專業教師密切接觸和交流的過程中,充分感知教師的語言教育。
本院根據確定的醫學人文培養內容,每學期新學期初提出了4-5項醫學人文討論主題或基于背景的討論主題。各領導班子(4-6個學生/小組)中的學生在專業指導下要密切聯系和深入討論他們感興趣、與他們的職業生涯有關、社會實踐的人文主題。以前有在醫學人文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學生抱有反感的說教式空虛理論和教師講義,學生聽的授課模式。期末必須有一個學生提交醫學人文討論報告。其中優秀者鼓勵投稿發表,參加某個學術會進行交流。
我們從2010年10月到現在,在我們醫院的2008級、2009級和2010級臨床醫學8年制的本科生中實施了這個教育。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學生就二十個主題對相關醫學人文進行了系統的學習討論,得到了更好的教育效果。2討論進入21世紀,全球醫學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都重視指出職業精神和倫理行為是醫療實踐的核心,把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等同于醫學知識,臨床技能也保證。這已經成為21世紀世界衛生發展和醫學教育的需要。為醫學人文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標。因此,醫學教育的人文教育目標主要是樹立新的醫學觀念和批判性思維,全面認識醫學和社會,培養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例如,國外醫學人文教育的內容包括醫學實踐的困境中的倫理、健康和疾病的倫理根源、醫學和社會、社區衛生中心的醫學和人類、社會醫學、醫療管理、生物科學的社會問題、醫學法學等。
教授的方式和手段也比較多樣,包括課堂講義、討論和討論、課外閱讀和論文制作等。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2009-04-06)也明確表示人文精神是醫學的核心理念。
要發揚醫學人文精神,在醫學教育中不僅要進行人文科教育,還要在臨床、科研、體制改革和衛生計劃等各方面全面、多層次地發揚人文精神。為此,本院將醫學專業教師融入醫學學生的職業人文素質教育。
《醫師宣言》指出,在醫生的職業精神和現在的社會和醫學密切相關的熱門話題中,總涉及醫學倫理、醫學和社會、醫學的意義和目的、職業傷害和權益、醫學心理、醫學法律法規、醫學和環境以及醫學患部關系等相關的醫學人文知識綜合地,系統地討論著學習。教學方式參考了國外的經驗,采用了以現在社會的實例和背景為基礎的專業教師小組討論的模式。通過
這種創新教育模式,專業教師可以緊密結合醫學專業知識指導學生,給學生一個講述自己的感受、信息和觀點的機會,給學生最充分的自由度。這種醫學人文的教學模式,不僅強化了醫學生的職業精神和對醫學人文精髓的認知,也激發了學生的積極學習欲望,啟發學生創造性的思考,培養學生的思想表現、交流觀點的能力等方面也很大。的進展。另一方面,通過這種教育模式,醫學專業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轉變。他們只集中學習學生的醫學理論知識,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關心醫學研究的社會目標,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真正使教師發揮教育書和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