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第35個植樹節和首個國際森林日到來之際,記者專訪了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2012年我國造林綠化工作和義務植樹取得了哪些新進展、新成效?
趙樹叢:2012年是我國實施《全國造林綠化規劃綱要(2011-2020年)》的重要一年,造林綠化工作繼續保持穩中求進、全面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年完成造林面積601萬公頃,其中,林業重點工程完成造林面積274萬公頃,占全部造林面積的45.6%,包括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造林52萬公頃,退耕還林工程造林59萬公頃,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造林54萬公頃,三北及長江流域等重點防護林體系工程造林109萬公頃。
2012年也是我國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31周年。
近年來,義務植樹運動不斷拓展、創新,呈現出了一些新氣象和新特色,主要體現在:一是領導表率作用更加突出。黨和國家領導人帶頭進行義務植樹,胡錦濤主席在2012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時強調,要積極擴大綠化面積,努力鞏固植樹成果,為祖國大地披上美麗綠裝,為科學發展提供生態保障。“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已連續11年在北京舉辦,參加植樹的部級領導人數連年增加。地方各級黨政軍領導也積極參加義務植樹,為適齡公民履行植樹義務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二是活動載體得到拓展。中央文明辦、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聯合開展“關愛自然、義務植樹”志愿服務行動。共青團、婦聯組織分別組織開展了“保護母親河行動”、“三八綠化工程”等義務植樹活動。圍繞創建森林城市、綠色校園(營區、廠區)和花園式單位,大力推進義務植樹活動。浙江、江西、河南、廣西等省區堅持用植樹代替春節團拜,在春節后上班第一天統一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河北、安徽省組織開展“我和小樹共成長”、“種養紀念樹,見證我成長”等義務植樹活動。新疆通過義務植樹開展鄉村綠化。三是盡責形式日趨多樣。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積極創新機制,大力推行栽植樹木與撫育管護、認建認養、以資代勞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盡責形式。各種形式的“紀念樹”、“紀念林”層出不窮。北京、福建、江西、廣東、廣西等地將義務植樹盡責形式豐富至十幾種,并制定植樹折算標準。黑龍江、吉林、安徽、云南、甘肅等地在有條件的地區開辟義務植樹基地,方便群眾開展義務植樹活動。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