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年3月21日是聯合國確定的首個國際森林日。請您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趙樹叢:第67屆聯合國大會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對維持地球陸地生態平衡起著決定性的支撐作用。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對森林的大規模利用,導致全球森林面積急劇減少,森林品質不斷下降,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全球森林面積已從人類文明初期的76億公頃減少到20世紀末期的34.4億公頃,至今全球每年仍有超過500萬公頃森林從地球上消失。森林的問題已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重視。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簽署了《森林問題原則聲明》,成立了聯合國森林論壇,發起了“全球十億綠樹行動”。
設立“國際森林日”,表明了森林和生態問題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的高度關注。“國際森林日”的確立,有利于喚起人們對森林的重視,引導人們倍加珍惜森林資源,更加關注森林、保護森林;有利于形成保護森林資源、加強全球生態治理的共識和行動;有利于協調人類與森林的關系,解決森林與民生的更深層次的本質問題,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利用。
我國一直高度重視森林的發展與保護,通過大規模開展植樹造林,實現了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雙增長”。近十年來,我國年均增加森林面積400多萬公頃,占全球新增總量的一半以上。目前,我國森林面積達到1.9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已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6%增加到20.36%。中國政府提出,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增加13億立方米。全國森林覆蓋率2020年達到23%,2050年達到并穩定在26%以上。我國將努力為扭轉全球森林資源持續減少的態勢、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