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查重是不可能查到本科論文的
非全日制
非全日制碩士教育的學習方式比較靈活,為在職攻讀,比較簡單的區分辦法是:招收在職人員奶奶的家中收藏些古董,有王二麻子的大把剪刀,有蝴蝶牌的腳踏縫紉機,有鳳凰牌“吱吱作響”的三輪車。“奶奶,現在的東西日新月異,您還用這些干什么呀?”“孩子,你不懂,這些東西用久了,有感情了,它們不可替代。”哦,我似乎幡然醒悟。是呀,有些東西,真是不可替代。
有些東西不可替代,因為它們承載著記憶。有時翻出發黃的相簿,和家人一起在黃昏的燈光下回味舊事。“瞧,那時媽媽多么苗條!”“呵,看寶寶這吃飯的狼狽相!”“呦,這不是三叔嗎,現在都已經作古
學術查重似乎是按句子查的。如果你論文中某句話的內容,跟已發表的資料中的某句話類似,就會被標紅。這里的“類似”指的是句子的整體內容,與句子中各個分句的先后次序似乎無關。比如文獻中有“Q年,P國公開了R技術。”這句話,而你的論文中寫的是“R技術是P國在Q年公開的。”,基本上就會被判為重復內容。
我學位論文的摘要和致謝中有很多被標紅了。對比了“疑似抄襲的文獻”后,發現我和那些文獻中句子的內容都非常接近,只是各個分句的先后次序不一樣。
但是我在本科階段基本沒有論文訓練,到了大四畢業的時候才知道什么是學術所以當時不知道該怎么投稿,文章應該寫成什么樣才可以投第一次寫論文的時候是一次課堂作業,寫完后拿給導師看,導師只說了一句先搞清楚論文和教材的。
如果文獻是英文或者其他語種的,翻譯成中文時,學術系統的數據庫并沒有類似的內容來進行對比。所以學術系統收錄了你抄襲的那篇英文文獻的話,對于翻譯成中文的內容是并不能有效的檢測出。但是要注意了,抄襲的英文文獻是否被別人用過,如果別人也跟你一樣,翻譯過這篇文獻,并被學術收錄。那么你檢測的時候就會被顯示抄襲他的文章,這到底能不能檢測出來,還得查了才知道, 不代表沒有別人翻譯過的可能性。
而且如果是投稿發表,并不建議你這么做,到時候被發現抄襲,后果是比較嚴重的。個人建議理解內容后,按照自己的意思再重新寫一遍比較靠譜。 不然有可能被撤銷學位或者吊銷學位證書等。
像早檢測,是有學術VIP,學術PMLC,還有學術期刊,小分解。或許可以看看。
確有人將國外文獻,翻譯成中文。有的是整篇抄襲,也有的是東拼西湊。并以此沾沾自喜,自以為聰明。
整篇抄襲者,有重復翻譯之風險,東拼西湊者,則因自身格局太低,往往能有明顯拼湊感。
然而。行業內高水平導師,本身自己就看過很多文獻,且中國人口基數龐大。難免被人發現。
你覺得好,別人也會覺得好。你抄襲了,別人想抄。往往是翻譯過后,方能通過查重發現。
看你已經抄襲過了。難免有心生怨念者
一旦被舉報。學位證,畢業證。一起報銷。
不論多么冷僻的文章,在如此龐大的人口面前,都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