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術界存在著這樣的錯誤認識。參考文獻是形式,有沒有都可以。參考文獻的規范書對于一部分學者來說,只要內容再創新,觀點再創新也可以。但是,我認為引用參考文獻的規范書,是學術期刊及出版品質評價體系中重要的一環。通過認真學習,正確執行參考文獻記錄規范,大學學報等學術期刊可以不斷提高編排質量和進步。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制作規則》為基準,介紹參考文獻的定義、重要性、著作的原則及著作的基本形式,重視參考文獻規范,寫出規范的參考文獻。【關鍵詞】學術期刊;參考文獻;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7714-2005文獻后,參考文獻記錄規則眾所周知,完整規范的學術論文包括完整、規范的參考文獻,論文參考文獻部分在學術論文組成部分中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和重要的知識節點。
那么參考文獻怎么寫正確呢?C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制作規則”于2005年3月23日發表,2005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國內其他學者也對文獻的注釋和參考文獻的著錄進行了有益的探討,提出了規范化的提案,但是有必要將重點放在注釋和參考文獻的形式上,加強關于該著作、應該怎樣著錄等問題的研究。
學術期刊的作者和讀者主要是高中生、教師和科學研究人員,各大學在論文撰寫規則中沒有嚴格執行國家標準。為了各自制定自己的論文制作規范,期刊和畢業論文的作者對注釋和參考文獻的記錄認識不清楚,導致了記錄不正確的現象。以上,根據我的經驗,對著作錄的參考文獻如何規范化進行說明。
1、參考文獻的定義參考文獻是“在進行某著述、某項研究或其他活動時可以參考的文獻”。也被稱為“參考書目錄”,是某部著作的參考和引用文獻的目錄。
參考文獻也被稱為引用文,是作者在寫文章時引用或參考的文獻。引文書目在《文后參考文獻制作規則》(以下簡稱“規則”)中,作為論文的制作或編輯所引用的圖書資料來表現。由于
以上,本文采用了參考文獻的定義。參考文獻是“為了制作或編輯論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文獻信息資源”。二、參考文獻的功能和作用(1)參考文獻是科學技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作者的論點提供有力的論據,推敲文章節約篇幅,增加論文的信息量,具有較高的信息價值。(2)論文的作者在選定論文、實驗研究以及論文的總結和制作過程中,必須參考和利用許多科學文獻。作者在寫論文的時候,不能把前人的成果全部詳細復述,所以只能在文末寫明主要的引用文獻。
(3)參考文獻中明確記載了引用理論、觀點、方法、數據的來源,反映了論文的真實科學依據,未參考文獻的科學論文應視為作者忽視了科學活動的繼承性,也應視為作者的科學學風和態度的缺失也有所反映。(4)引用一定數量的參考文獻,不僅表明了學科的繼承性和對作者的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還向編輯部、原稿審查專家和讀者提供了論文價值水平鑒定的重要信息。
(5)參考文獻為讀者和審閱專家提供論文相關文獻的記錄,共享信息資源,起到促進科學技術進步的作用。(6)著作的參考文獻有助于科學技術信息人員的信息研究和文獻的計量研究。
3、參考文獻是學術期刊審查稿中的參考文獻,是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體現了作者嚴謹的學術精神,也是評價論文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學報的編輯要善于發揮參考文獻的作用,善于探源,從中找出有用的信息,成為鑒別原稿質量的重要工具。
1.參考文獻的記錄形式是否規范了作者的論文寫作經驗和研究態度,2.根據文獻的引用量來判斷原稿的質量。3.從參考文獻的質量看論文作者的研究能力和論文的學術水平。參考文獻的質量可以從文獻的時效性、權威性、語言種類、載體的種類以及文獻的記錄形式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文后的文獻記錄質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研究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高低。4.通過參考文獻的索引功能判別引用的真實性、可靠性,提供進一步識別原稿的依據。
驗證參考文獻的真實性,驗證參考文獻的妥當性,驗證參考文獻,識別抄襲及其他不正當行為。四、參考文獻的種類僅在字面上分析時,“參考文獻”中的“文獻”一詞應包括26種類型,即專業書籍、報紙、期刊、會議錄、學位論文、匯編、科技報告、技術基準、專利文獻、產品樣品、中譯、原稿、參考工具、檢索工具、文件、圖表、古書、樂譜、縮微膠卷、磁帶、錄像、唱片、電影、幻燈片等。各種參考文獻類型都是以字母表示的。專著[M]、論文集[C]、新聞文章[N]、雜志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專業書籍、論文集的解析文獻[A];匯編[G];數據庫[DB]、計算機程序[CP]以及電子公告都是[EB]在線磁帶[MT]。光盤圖書[M/CD]、磁帶軟件[CP/DK]、網絡期刊[J/OL]、在線電子公告、[EB/OL]、磁帶——MT、磁盤——DK、光盤——CD、在線網絡——OL不屬于上述文獻類型時,用字母“Z”顯示可以。
5、制作參考文獻的一般原則參考文獻的記錄一般遵循以下原則。僅限于作者在論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獻。
2、只創建公開的文獻。公開發表是在國內外公開的報紙和正式出版的圖書上發表的。
內部交流用的出版物發表的文章和內部使用資料,特別是不應該公開的資料不能作為參考文獻記錄。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交流的論文也不應該作為參考文獻來記錄。
3、采用規范化的著作錄形式。論文作者必須熟練掌握國家標準GB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制作規則》,嚴格執行。
總之應該遵循“真實性、必要性、正確性的原則”。六、參考文獻的基本格式的制作基本遵循“主要負責人.文獻標題(文獻的種類和載體的種類的標識).出版項目(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從文獻中停止頁碼”的原則。
并且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點。1、如果主要負責人是多個負責人,他們之間就用“、”來劃分。主要負責人只以名字為例,之后不加“著、編、編輯、編輯”等責任說明。
的作者(主要負責人)是3個人嗎?還是三個人以上的話都寫。中間是幾號?2、文后參考文獻著作時的發行名不使用書籍名號(《》)。3、作者的姓名(包括譯者、編輯)的著作有“姓氏在前名之后”的原則。具體的格式是姓和名字的首字母。例如,MalcolmRichardCowley應該是Cowley、M.R.。如果有兩位作者的話,最初的作者是一樣的。之后,第二個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氏放在后面。例如,FrankNorris和IvingGordon是Norris,F.&;I.Gordon是各國(或民族)名字寫法不同的。
名是首字母的大寫字母,但不加編輯點(·)的姓名之間沒有空格。4、沒有出版地的中文文獻的著作《出版地不詳》,外文文獻的著作《S.I.》在括號內;沒有出版者的中文文獻的著作《出版者未詳》,外文文獻《s.n.》,置于括號內。5、書名、報紙名寫斜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