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度分散的纖維板行業中,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整合是未來趨勢,行業的洗牌已經開始。”這是廣西豐林木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林木業)總裁王高峰在談到企業未來發展時說的話,他認為創新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唯一選擇,而發展觀念、經營理念、管理手段的創新正在不斷推動豐林木業轉型升級。
據王高峰介紹,人造板行業正在從規模增長向裝備升級轉變,以纖維板為例,最近十年纖維板平均單線生產能力高速增長。據林產工業協會的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保有纖維板生產線667條,合計生產能力達到5088萬立方米/年,比上年下降0.6%,首次呈現負增長態勢,而纖維板平均單線生產能力則由2006年的4.27萬立方米/年增長到了2015年的7.63萬立方米/年。
為順應行業的轉變,企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恒動力。”王高峰這樣提到,豐林木業就是運用發展觀念、經營理念、管理手段的創新不斷推動企業轉型的。
中國經濟網記者在豐林木業考察時了解到,追求規模向提高實力轉型,生產制造向產品精造轉型,價格競爭向供給側改革轉型,國內市場向全球市場轉型是企業在發展觀念上的創新。
在經營理念上,建立了“客戶的標準就是企業的生產標準,客戶的難題就是企業的攻關課題,客戶的需求就是企業的服務重點”的服務理念。并且堅持走以“建立標準體系;建立質量控制體系;建立研發創新體系”為內容的以質取勝道路。
在豐林木業的工廠,中國經濟網記者看到了企業信息化與工業化高層次深度結合的創新管理手段。在木質纖維阻燃超輕型建材生產車間的控制室里,傳感監控網絡把生產現場的人員、車輛、設備、產品、環境的情況上傳到數據中心。然后通過EPR管理系統,對企業的人、財、物、產、供、銷六大要素進行資源規劃、整合、控制,以達到業務流程化,控制智能化。
豐林木業還利用三維自動掃描量方系統和智能倉庫等創新解決了一些現場管理難題。據介紹,在人造板行業,傳統的的結算計量方式為地磅稱重,在不斷的發展中這種方式逐漸出現了一些弊端,比如原料摻水至55%,這樣就會增加人工抽樣、化驗,24小時烘干等工作量,也會導致木片腐爛和能源浪費。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豐林木業創新的應用了三維自動掃描量方系統,以量方計量代替稱重計量,從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買賣雙方的結算糾紛,規避了貨主及員工的道德風險,排除木片的保存風險,降低木材木片的烘干能耗,進而也保護了環境。
“創新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唯一選擇,在行業中不一定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強魚吃弱魚,快魚吃慢魚,小魚也可以吃大魚。”王高峰如是說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