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我國開始引進桉樹,到20世紀50年代,以廣東省粵西林場(現國營雷州林業局)為代表,開始大面積試種。試種取得成功后,于1980年開始大規模種植人工林。到1986年,全國桉樹人工林面積已達46.6萬公頃。20世紀90年代后期至本世紀,隨著國際大型林槳紙公司進入我國投資造林,桉樹迅猛發展,2002年面積達154萬公頃,2008年達260萬公頃,2012年達400萬公頃,2013年達440萬公頃。
作為生長極快的速生豐產樹種,只需5—7年便可采伐;其生產能力為天然林的4—10倍。在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帶動下,桉樹在我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為保障我國木材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已植根在我國林農和經營者心中,成為了我國南方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林漿紙工程建設的首選樹種。
440萬公頃的桉樹僅占我國森林總面積的2%,但卻生產了占全國總產量25%的木材,大大減緩了天然林的砍伐壓力,起到了間接保護天然林和生態林的作用。同時,桉樹具有制造氧氣、凈化空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改良土壤以及高效固碳和耐瘠薄功能,可作為南方“四旁”綠化先鋒樹種,以及工礦區、廢棄土地等特殊立地綠化植物。目前,桉樹產業已在我國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帶動了我國制漿造紙和人造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成為了我國重要的民生工程。2013年桉樹全產業鏈形成產值超過了3000億元,為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致富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此說:“桉樹是我國林業產業和生態建設的功臣。”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