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為貴,越貴就越有盈利空間。紅木原料經銷商挖空心思尋找紅木,不惜上山找樹、拆房找木,可是能找到的紅木還是越來越少。資源的日益匱乏自然會影響到產業下游的經營者,尤其是那些紅木家俱的制造商們。下面就看筆者對北京的家具市場展開的調查內容。
李菁,菁木寶通古典家具公司的技術總監,生產紅木家具已經有十多年了。李菁說,今年年初,這種品質的材料大概才在15萬元左右一噸,但6月12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新添內容生效后,每噸價格竟然上漲了6到8倍,達到了100到120萬元一噸了,李菁還聽說現在主要進口紅木的關口已經封關了。
今年2月,李菁從市場上以每噸15萬的價格收購了80多噸的紅酸枝木材進行加工。但他沒想到,從那以后,以同樣的價格卻再也買不到同等質量的紅酸枝木料了。如今,即便是比當初買進的價格每噸再多出十萬元,李菁也很難買到上好的紅酸枝。之前購進的紅酸枝,最多也只能維持半年的生產,這讓李菁非常發愁。不只是李菁,全國市場上有很多廠商開始在各地游走,尋找紅酸枝木材。
李菁告訴記者,海關封關,但行業內部還有一些囤木,所以李菁希望能找到囤木頭的人買紅酸枝,但是由于價格漲勢迅猛,很多手里囤有紅酸枝木料的人并不愿意急于出手,因此市場上的高檔紅酸枝料一木難求。這一天,為了尋找紅酸枝材料,李菁來到北京東壩木材市場。在市場上搜尋了半天,李菁只找到了一些品相不太好的材料。即便如此,這些木材的價格還是翻了三四倍。李菁指著一塊木料對記者說,像這種以前也就是賣到兩三萬,但現在已經漲到了九萬八一噸。
李菁希望能找到一些價格合適品相比較好的紅酸枝,一些木材商也明確表示,自己手里囤有紅酸枝木料,但是他們并不急于出手賣掉。一位木材商就告訴記者,他的庫房里還有2010年囤的200多噸貨,但他絲毫沒有想過賣掉。
在市場里尋找了半天,李菁終于在一家店里找到了比較中意的紅酸枝木料。李菁說,這種木料可以用來做獨板案子或者面板,估計合噸的的話要賣到200萬一噸。這位賣家說,在兩三年前他以十萬元左右一噸的價格收了一批高檔的紅酸枝。直到現在他仍在市場上高價收購紅酸枝,而并不急于將手里的木料出手。他覺得,這一輪行情還遠遠沒有漲到高點。而對于李菁來說,雖然他對木材的品質十分滿意,但是價格卻讓他難以承受,還想再和賣家商量。
由于木材市場的觀望氣氛濃厚,手里有料的人都看漲紅酸枝,不愿意出手,李菁還要去更多的地方繼續尋找紅木原料。李菁對記者說,有可能過幾天還要再去南方看一下。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