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憑祥是我國進口東南亞紅木的重要關口,紅木制品進口量從2007年到2012年連續6年位居全國第一。
記者趕到這里時,在一家規模很大、裝修豪華的家具店門口,看到很多掛著外地車牌的轎車。在與這些外地客戶的交談中記者得知,他們都是一個目的,購買大紅酸枝。一位遼寧客商一次的采購量就在100萬左右,而另一位來自福建仙湖的客戶則告訴記者,大紅酸枝的話,他們有多少就拿多少。
大紅酸枝,學名交趾黃檀。為什么這么多人都急著要買大紅酸枝?原來,隨著大紅酸枝資源逐漸稀缺,導致市場價格不斷飆升,而且這種漲勢很有可能繼續蔓延,甚至重演07年黃花梨暴漲100倍的歷史。
經銷商告訴我們,現在很多大客戶都在大量收購紅酸枝,他們從老撾拉來的貨,拉一車賣一車。有的客戶連貨都不看就把錢給打過來。每天的發貨量都很大。那么這些大紅酸枝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在憑祥一家頗具規模的成品家具加工廠,記者見到了兩位越南客商。其中一位有著法國血統的小伙子叫阿夏,是越南最大的原材料供貨商。每年賣到中國的紅木原料有4千噸。不過阿夏告訴我們,現在越南和老撾的紅木,特別是紅酸枝,已經很難找到了。現在主要在越南中部、南部還有一些木料,北部已經沒有了。由于中國客戶喜歡舊料,他們就去拆老撾人的房子,而這些蓋房子的木料幾十年下來已經很干了,不用再烘干,所以客戶非常喜歡,價錢自然水漲船高。阿夏告訴記者,前兩天他剛賣了50噸的大柜給合肥老板,其中大料賣到了二十幾萬一噸的價格,中料賣了十幾萬,小料的價格也達到了十二萬一噸。
阿夏說,因為舊木頭搶手,有不小的客戶群,在老撾,拆老房子已經成了目前紅酸枝的主要來源。一些原木經銷商到老撾高價收購當地百姓家的房屋和舊木頭。而這些舊木頭也能給經銷商帶來豐厚的收益。
原木經銷商韋鋼指著剛剛從老撾拉回來的大紅酸枝小料對記者說,這些都是前幾年開發森林時剩下的小料,這樣的木頭去年都是一萬多塊錢一噸,但按照今年的行情,可以賣到三萬多塊錢一噸,也就是說上漲了70-80%。由于紅木稀缺,這種小料供不應求,客戶都是等待數日提貨。韋鋼預測,按照這種銷售速度,可能到今年下半年這種料也很難再有了。
為了找到更多的紅酸枝,韋鋼在老撾雇了200、300個當地人幫他找木頭,每天都要拆2、3個房子,今年已經拆了30多棟。看到舊木頭很搶手,老撾的房主也開始抬高價錢。現在漲價最高的就是拆房料,與年初相比翻了幾倍。韋鋼告訴記者,現在老撾一棟有11、12條柱子的房子價格已經提到了11萬美金,可以說比國內普通二級城市的房價還貴。
韋老板說,現在即使是拆老房子,紅酸枝的木料也很少了,因為老撾只有小部分山區的村莊里才用酸枝來做房子,大多數都是其他雜木做的。有時候拆一棟房子,上面只有兩根大紅酸枝。韋鋼說,現在真不知道還有多少房子可拆,他每拆一棟房子,就拍一張照片留做紀念。
韋鋼指著照片對記者說,當地的老撾人很愿意讓中國木商拆房子,因為他們可以用這筆錢蓋新房子。不過韋鋼回想起這幾年的經歷,也是感慨萬分。當年他們7個人一起去老撾,回來時只剩下2個人,因為很多人上山找木頭時被蚊蟲叮咬,得了登革熱。而且有些人身上留下的毒素可能一輩子都好不了,天氣不好就發病。
在老撾辛苦幾年找來的紅酸枝,韋老板囤積在倉庫,他告訴我們,雖然現在手里存了幾百噸的紅酸枝,一年內不會受到影響,但是兩年以后,就難說了。特別是今年6月中旬,《瀕危物種國際公約》開始實施,紅酸枝等7種木材列為瀕危物種,被限制進口,原材料貨源更加緊缺。成品家具的加工將陷入無米之炊的困境。而紅木在國內卻有著強大的消費群體,紅酸枝的銷量和價格更是以翻番的速度在增長。這個矛盾也讓眾多紅木企業感到困惑。
廣西紅木家具協會會長王寶田告訴記者,由于材料緊缺,大件的精品紅木家具根本做不了。為此,廣西多家企業老板專門坐在一起商討對策,但得出的結論還是原材料供不應求。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