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板材生產過程,甲醛釋放量不穩定。前不久,記者曾參觀世界著名板材廠商Heveaboard工廠,據其負責人介紹,減少人造板甲醛釋放量,核心在于提升膠黏劑質量,同時,企業的生產技術、生產設備、檢測設備都要隨之更新。相比之下,國內人造板行業產能過剩,不少企業無論在設備和管理上仍有差距。據全國人造板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段新芳透露,除去散落在各地的小作坊不算,全國質量穩定的人造板和地板商家將近7500家。
板材的環保級別高,不僅吸引消費者的關注,而且可以抬高售價。走訪廣州一些大型家居賣場,記者發現,幾乎找不到E2級別產品的身影,不少地板、櫥柜和木門品牌都表示,自家產品全部在E1級別以上。而在位于黃石路、南岸路等的傳統建材市場上,E2級別的產品不少,E0、E1級別產品售價明顯高于E2級別,差價至少兩倍。此外,還有一些售價便宜、小品牌的產品,根本未注明所屬級別,可以說沒有“級”了,卻不乏買家,許多消費者依然蒙查查。以地板為例,E0級產品一般比E1要高出20%左右,打著“超E0”、“E0=歐標”、“新E0”等新概念五花八門,各種證書和檢測報告讓人看得云里霧里。
廣東省木材及木制品質量監督檢驗站站長高振忠介紹,“E0”雖被納入國標,但目前尚屬推薦性標準,多由企業自動送檢。據記者了解,某些廠商會從不同批次的送檢報告中,選擇一批質量最好的檢測報告公布,并偷換概念,以此混淆為所有板材甲醛釋放量的常態。似乎只要年初搞定一塊板材達到歐洲E0標準,一年中所用全部材料就理所當然地“被E0”。有些廠商則為應付檢查只求短期達標,對板材進行特殊處理。通過通風等物理手段和氨水浸泡等化學手段,可以使板材短期內甲醛釋放量很低。但甲醛釋放周期為8~15年,一段時間后,釋放量仍會回歸其正常水平,成為名副其實的隱形殺手。
廣東省工商局2011年曾對人造板質量進行了監督抽查,不合格樣品占總數的23.3%,主要原因都是甲醛釋放量幾乎清一色地超標。顯然,這樣的“送檢”,無法成為判定環保是否合格的放心依據。對此,段新芳表示,作為國家強制性標準,修訂《限量》提高了門檻,因其所涉及的產品范圍比較廣,不同木質產品標準也會隨之調整或修訂,一旦實施,不合格的產品必須馬上退出市場,這要求整個行業技術進步,促使行業轉型升級。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