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1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3月份新增貸款1.06萬億元。同時,3月末,中國貨幣供應量余額103.61萬億元,同比增長15.7%,首次突破100萬億大關。據媒體報道,截至2012年底,我國貨幣供應量余額為97.42萬億元,是美國的1.5倍,美國當時的貨幣供應量為64.71萬億元。
從2002年初的16萬億,到如今超過100萬億,十多年里我國貨幣供應量增長超過6倍,貨幣是否超發再引爭議。
財經專欄作家余豐慧(微博)曾撰文指出,如果貨幣總量的擴張節奏跟隨實體經濟同步變化,即M2與GDP之比大致維持在1.5倍的水平,那么目前75萬億的貨幣總量就完全足夠,但現在貨幣總量已遠遠高出。貨幣超發沖擊物價、推高房價,最大的受害者是國內消費者。
作為中國過去十年錢袋子的管家,央行行長周小川近期表示,在通貨膨脹處于可控范圍的前提下,M2增長速度與名義GDP增長速度相匹配或略高一些。2012年,我國名義GDP是2002年的4.5倍,M2余額是2002年的5倍。這還包括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期間,由于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而擴大的貨幣供應量。對于2008年為刺激經濟而大量投放貨幣周小川表示,宏觀經濟政策歷來有利有弊,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都是如此。不能只想在危機時盡快復蘇,復蘇成功了以后又不愿意承擔由其產生的成本,這是不現實的。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