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造板的產量多年來位居世界第一,越來越多的實木制品由人造板替代,越來越多的應用領域有人造板介入,今后10年乃至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人造板及其制品的市場將不斷拓寬,質量將不斷提高,產銷量紀錄亦將不斷刷新 。
我國人造板市場雖然已取得驕人的成績,但所存在的問題和弊端也已經逐步顯現。
1、產品結構不合理
據了解,我國人造板企業存在著只大不強的現象,行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規模最大的生產企業年產量達到250萬立方米(亞洲第一),最小的企業年產量不足1萬立方米。由于近幾年盲目投資、拓展及投資過熱,更是導致人造板產品結構不盡合理,個別品種產能過剩。比如我國膠合板占人造板總產量的比重高達39%,而世界總比例僅為30%。以采伐和加工剩余物、城市廢料為原料的刨花板比例偏低,只占到總量的10%,而世界總比例為42%;高性能復合板、無膠人造板、非木質資源和農作物秸稈板等產品比例很低;特種用途板、特種規格板、后成型板和環保型板材產量很少。
2、人造板標準修訂工作亟需完善
現行的稅費政策定期地延續和繼續擴大力度十分必要且迫切。例如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為原料生產加工的綜合利用產品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的延續問題、企業生產初級林業產品的所得稅減免問題以及提高人造板產品出口退稅問題等。此外,人造板在國內流通過程中需取得三證(采伐證、運輸證、檢疫證),增加了流通成本和手續環節,這對人造板的快速流通也非常不利。
3、企業管理水平整體較低
據了解,由于人造板行業中有些品類產品進入門檻相對較低,技術要求相對不是很高,很多企業的技工一般都是由農民工構成,他們大多進行的是“模仿式生產”,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影響了人造板行業整體產品質量的提升。經國家抽樣檢查,大中型企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1%,小規模企業產品合格率也超過73%,甲醛釋放量超標是主要不合格指標。
4、原材料日益緊張
據業內人士介紹,由于近年來人造板發展以及人造板產能擴張太快,原材料供應日趨緊張。原料用材受有限森林資源制約,人工林生產速度遠遠跟不上人造板和漿紙行業發展的需求增長。特別是高品質的原材料供不應求,國內高檔產品滿足不了市場需求,每年需要進口60萬立方米來彌補國內高檔市場的缺口。
5、產能過剩 出口受阻
據了解,我國人造板成品出口依存度達40%,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歐盟、英國和韓國等國家,出口到這些國家的銷售量占出口總額的55%。一方面,由于受經濟危機影響,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普遍放緩甚至負增長,消費需求大幅下滑,造成我國人造板出口市場急劇萎縮。另一方面,隨著進口國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抬頭,我國人造板產品遭受反傾銷調查、關稅壁壘等壓力將持續存在,并有可能進一步加劇。
三、循環經濟 具有再生性
對于這些隱患,木界網提醒各企業應該想想將如何處之。對于人造板行業暴漏的這一系列的弊端,有人提出了循環經濟,循環經濟具有減量化、再用和資源化等特點,而人造板工業的主原料——森林資源還具有再生性特點。循環型人造板工業按照可再生、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利用可再生性,積極培育資源,通過減量化減少木材等原材料消耗,通過再利用、再循環可以擴大原料來源,減少森林資源的采伐,保護森林生態環境、促進森林工業可持續發展。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