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板材網】從產品競爭、道具競爭,再到服務競爭,最終達到品牌競爭,這是板材競爭演化的歷史,也是市場從無到有,從混亂走向有序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說明了一個產業或品類,從萌芽到成長、成熟,需要時間與市場的共同推進,一方面企業不斷強化內部管理,與經銷商達成戰略聯盟,去開拓市場。
實際上,我國板材市場的興起的時間并不長,雖然板材企業趁著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擴張而得以高速發展,但大部分板材企業在品牌塑造、渠道建設、終端的管理方面,還是處于初級的粗獷式經營,這說明了這個行業發展還沒有步入健康階段,也存在著許多隱憂。
在之前對市場的過度預熱中,讓板材企業無法擁有一雙慧眼,看清市場的本質,另一方面也源于板材行業的門檻不高,許多具備和不具備實力的企業,是一窩風而上地涌入精品板材市場。這樣,導致市場步入無序,企業考慮的不是如何去根據市場特點,有針對性地制訂企業發展策略,而是看到其他企業怎樣做,自己就盲目的跟進,東施效顰,沒有天生的麗姿,再怎樣靠打扮去模仿西施,最終也只能成為笑柄。所以,精品板材還是一味去模仿,那么,這個行業最終會走向衰落。
從板材市場的發展來看,現在的行業還是處于混亂階段,品牌建設沒有個性,品牌還只是一個空殼的符號,沒有注入文化內涵,還沒有哪個企業對于品牌建設予以高度重視,沒有系統的品牌推廣計劃。產品沒有個性,別的企業推什么,總會馬上出現一大批跟風者,市場上很快便出現許多同類產品。因為產品設計沒有完整的風格與規劃,因為原木料供應是非獨家的,所以,造成產品大同小異。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制約著板材的發展,那就是渠道。
對于現在的板材市場究竟要怎樣去操作,筆者不久前與某位板材企業老板聊天時,他說他感到有些茫然,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究竟要怎樣操作市場,以差異化的方式來樹立起企業或品牌的個性。是的,板材已從比產品過渡到比道具的時期。在大家都跟風的情況下,很難與其他的企業品牌區分開來。按正常的情況來看,品牌的競爭是產品→價格→營銷政策→服務→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終極的PK還是以品牌為核心,通過圍繞著品牌核心而產生的諸多因素的支持,在消費者腦海中實行一種符號的識別,當消費者在實現購物的過程中,依靠符號的識別,來選購自己喜愛與滿意的商品。這是成熟市場的品牌張力的表現。而現階段,板材行業還沒有上升到品牌競爭,那么,為了差異化經營,企業只有在服務在下功夫。服務是一種軟實力的表現,需要完整的體系來支撐,而建立這套系統,并不是只有物質就可以了。而要是整個系統,企業---代理商---終端商,緊密的配合。把每個細節都安排好,并嚴格執行下去,這樣長此以往才會形成自身的服務風格,而當這種服務風格形成時,別的品牌就無法進行復制。因此,在現階段,品牌的號召力不強的情況下,企業要打造獨特的服務,來實行差異化經營。也只有服務才能與競爭對手進行區隔,以形成對自己有利的經營環境。
服務,是板材品牌的軟文化意識的表現,也是諸多競爭要素中最容易又最難導入的一個基因。說容易,是這一道理大家都懂,誰都能做。而說難,就是許多企業是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沒有系統的規劃,另外,常常是“雷聲大,雨點小”,執行到店里時,就變得可有可無,最終不了了之。所以,有系統的支撐,能具體執行到每個細節,能有強有力的監督,才能形成獨特的服務魅力,也才能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服務。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