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多個行業龍頭企業喊出“活下去”的口號。水泥行業相關產業建筑、砂石、混凝土、物流行業也正在經歷著一場大洗牌。據天眼查數據,成立3~5年目前處于注銷狀態的水泥企業30多家、混凝土企業160多家、砂石企業240多家、物流企業420多家……這也意味著近千家剛剛成立3~5年的企業已經退出。
近45000家物流企業退出
以物流行業為例,2023年物流行業全年累計注銷、吊銷的相關企業達到了4.46萬家。當年累計新注冊的企業只有1.53萬家,同比減少了11.2%。物流行業離場企業幾乎是進場企業的3倍,這也表明物流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度的洗牌和調整,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不少企業難以維持運營無奈退出。
一業內人士對水泥人網表示,原是抱著一腔熱情進入這個行業的,剛剛進入卻遭遇市場“寒冬”。水泥、砂石、混凝土面對日漸減少的市場需求,無一不過剩,也連累汽運、船運行業運費大跌。疊加傳統物流行業從業者關系資源壟斷慣性思維作祟,許多物流公司過于依賴關系網絡和短暫的壟斷性資源,以“價格戰”來堆砌所謂的“成功”,進一步激化了物流市場的競爭,諸多新成立公司被迫離場。
處于建材、物流下游的建筑企業一樣正經歷的“寒冬”,今年以來已有近千家企業破產倒閉,就連擁有特級資質的超大規模建筑企業亦未幸免。
近1000家建筑企業破產倒閉,特級資質企業未能幸免
近期,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公布了今年5月份的破產重整案,2024年5月1日~31日全國建筑企業破產重整案涉及企業達255家。疊加今年前4個月破產重整或宣布倒閉的600多家建筑企業,年內破產重整或倒閉企業已近1000家,其中不乏具有特級資質的超大型建筑企業。
6月25日,重慶中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管理人公開,重慶市首個獲得建筑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的民營企業,重慶中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破產清算。據此前法院公告,重慶中科建設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具備破產原因,遂作出裁定受理對重慶中科建設公司的破產清算申請。
2024年1月,河南省國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房建、市政特級)進入破產重整。
2023年12月7日,山西省朔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破產公告: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山西省電力建設二公司嚴重資不抵債,于2023年11月28日裁定宣告破產。相關數據顯示,公司清算審計后資產負債率為-418.16%。這家公司曾經擁有輝煌的歷史,是國家首批電力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企業。
2022年6月14日,擁有“雙特雙甲”的建企——福建六建集團有限公司(房建、市政特級),被申請人提出破產審查。
2022年4月,江蘇南通三建(房建特級)因債務違約進行債務重組。
2022年1月,南通六建(房建特級)進入破產重整。
2021年12月,成龍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房建特級、市政一級),在阿里拍賣破產清算處置平臺以1億元底價起拍。
2021年8月13日,中國云南路建集團股份公司(公路工程特級資質)申請破產重整。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建筑行業的低迷,進一步加重了本就過剩嚴重的水泥行業的供需矛盾。近期從上到下陸續發布相關政策,并明確時間節點,直指水泥行業過剩產能。
新政策集中發布,直指水泥行業過剩產能
5月下旬,政府網發布《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發布,明確要求到2025年底,全國水泥熟料產能控制在18億噸左右。到2025年底,水泥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達到30%,建材行業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完成技術改造或淘汰退出。
4月9日,工信部、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等7部門聯合印發《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要求到2027年,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重點行業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退出。
1月19日,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推進實施水泥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和《關于推進實施焦化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明確指出,到2025年底前,重點區域取得明顯進展,力爭50%水泥熟料產能完成改造,區域內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基本完成有組織、無組織超低排放改造;到2028年底前,重點區域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基本完成改造,全國力爭80%水泥熟料產能完成改造。
貴州省發布《關于推動建材行業穩增長促轉型增效益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到2027年,水泥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取得階段性成果,建材產品深加工水平和綠色建材占比穩步提高,綠色建材產值占比達到全產業30%;到2025年底,水泥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達到30%;到2027年綠色建材產品認證證書達到200張以上。
同期,貴州省工信廳連發兩文要求對現在水泥產能進行核查。其中提到,對于截至2024年5月底前,未按照產能置換方案完成拆除退出的生產線,應立即停產整改,限期完成拆除退出。
山東省工信、發改等11部門聯合發布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到2026年水泥行業智能化達到更高水平,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0%以上,原料替代比例提升到3%,水泥熟料單位產品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水泥熟料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達到30%,低于能效基準水平的全部完成更新改造,不能按期完成節能改造或改造后能效仍低于基準水平的生產線淘汰退出。
同時,強調不得以節能降耗、環保治理等項目改造之名變相增加水泥熟料、粉磨產能,確保全省水泥產能只減不增。加快低效產能淘汰退出,除特種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產線外,2500t/d及以下的水泥熟料生產線2024年底前全部整合退出。
浙江省發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對于水泥行業的整合退出、超低排放及清潔運輸規定了時間界點。要求加快推進水泥生產重點地區水泥熟料產能整合,到2025年完成不少于8條2500t/d日及以下熟料生產線整合退出。到2025年6月底,水泥行業全面完成有組織、無組織超低排放改造。
到2025年,寧波舟山港集裝箱清潔運輸比例達到20%,鐵礦石、煤炭等清潔運輸比例力爭達到90%;鋼鐵、燃煤火電行業大宗貨物運輸全部采用清潔運輸或國六及以上排放標準車輛,水泥熟料行業一半以上產能實現大宗貨物清潔運輸或國六及以上排放標準車輛運輸;到2027年,水泥熟料、有色金屬冶煉行業全部實現大宗貨物清潔運輸或國六及以上排放標準車輛運輸。
……
無論是上面政策的加嚴執行,還是建筑、水泥、砂石、混凝土企業因行情低迷“見好就收”,或是資不抵債被迫關門歇業、破產倒閉,整個產業正在經歷著一場聲勢浩大的"洗牌",2024年或將成為近十年來最無情的“生死淘汰年”。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