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古時代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據《禮記·郊特牲》記載,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毕拇Q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臘”;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后來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遂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后隨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為“法寶節”。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這便是臘八節的來歷。
相傳在古印度北部,即尼泊爾南部,迦毗羅衛國有個凈飯王,他有個兒子叫喬達摩?悉達多,年輕時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種煩惱,發覺社會生活徒勞無益,并對婆羅門教的神權極為不滿,于是,在他29歲那年,厭棄王族的豪華生活,出家修道,學練瑜伽,苦行6年,大約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樹下,徹悟成道,并創立了佛教。史傳,這一天正是中國的農歷十二月初八,由于它是釋迦族人,后來佛教教徒們尊稱為釋迦牟尼,也即使釋迦圣人的意思,佛教傳入我國后,各地興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尤其到了臘月初八,祭祀釋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舉行誦經,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獻一種“乳糜”之物的傳說,煮粥敬佛,這便是臘八粥的來歷。
古有詩詞清朝李福的《臘八粥》:
l 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
l 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華飾。
l 此風未汰除,歉歲尚沿襲。今晨或饋遺,啜這不能食。
l 吾家住城南,饑民兩寺集。男女叫號喧,老少街衢塞。
l 失足命須臾,當風膚迸裂。怯者蒙面生,一路吞聲泣。
l 問爾泣何為,答之我無得。此景望見之,令我心凄惻。
l 荒政十有二,蠲賑最下策。慳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數。
l 所以經費艱,安能按戶給。吾佛好施舍,君子貴周急。
l 愿言借粟多,蒼生免菜色。此去虛莫嘗,嗟嘆復何益。
今有諺語:
· 過了臘八就是年
· 喝了臘八粥,就把“年”來辦
· 臘八冰,吃不壞人
· 誰家灶囪先冒煙,誰家高粱先紅尖
· 臘八臘八,凍掉下巴
· 臘七臘八,凍死寒鴉
· 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 臘八.臘八,有的,臘八,沒有的,哈撒
· 臘八,祭灶,新年快到,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媽子吃著桂花糕,老頭子戴著新氈帽
· 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來辦!
人們最愛的味道,都是由最愛的人多制造喔!記得感恩!臘八快樂!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