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備受關注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下稱《方案》)正式對外公布,這給仍在限產與不限產之間猜測和徘徊的人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不規定具體限產指標,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錯峰舉措,這被視為今年《方案》的一大看點。
與去年同期針對重點產鋼城市在采暖季鋼鐵產能限產50%的規定明顯不同,這一調整意味著京津冀各地在大氣治污方案具體執行細節的制定上會有更大自主權。
此外,繼今年5月生態環境部專門制定發布《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之后,《方案》再次提出嚴禁“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堅決避免以生態環保為借口緊急停工停產等簡單粗暴“一刀切”行為。河北省冶金行業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大勇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表示,與去年相比,今年明確提出實施差別化錯峰生產、嚴禁“一刀切”,是比較突出的特點,非常值得肯定。本來“一刀切”就很不公平,對一些合規企業造成了很大影響。這將糾正過去一些地方出現的簡單粗暴行為,進一步增強企業環保積極性,實現公平競爭。
經濟觀察報注意到,《方案》細化了錯峰生產要求:一是對各類污染物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未達到排污許可管理要求,或未按期完成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治污改造任務的,全面采取錯峰生產措施;二是對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限制類的,要提高限產比例或實施停產;三是對行業污染排放績效水平明顯好于同行業其他企業的環保標桿企業,可不予限產。
而不限產則必須滿足以下條件:鋼企有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和大宗物料及產品運輸全面達到超低排放的,采用電爐短流程煉鋼生產線的;焦爐爐體加罩封閉、配備焦爐煙囪廢氣脫硫脫硝裝置,且達到特別排放限值的;錯峰生產企業涉及供暖、協同處置城市垃圾或危險廢物等保民生任務的,應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等。
河北冀凱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盤勝對經濟觀察報說,環保政策的調整更趨向精準,針對不同企業的排污情況采取具體舉措,或關停或限產,屬于哪一類,都有詳細界定。這會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傷及無辜。他說,“誰不達標就停誰,自然會促使企業增強環保積極性,加大整改及投資力度。如果環保投與不投都要被關停,那企業反而會不投。”
一位來自河北的大型國有鋼企戰略部部長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表示,今年秋冬季環保政策嚴禁“一刀切”,對我們很有好處,因為本身作為環保達標、設施較完備的正規企業,如果再一律停限產,或限產比居高不下,那將對我們的生產經營造成很大損失。
不過,他也擔心地方環保限產力度進一步加大后,仍會波及合規企業。“因為當重污染天氣來臨且居多的情況下,空氣質量排名靠后的地市出于政績考慮,會否加大錯峰生產力度,尚需進一步觀察。”北京京誠嘉宇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曉東對經濟觀察報坦言,其實政策層面并未弱化大氣治污力度,而是更講究精準施策。但是,京津冀各城市在大氣治污任務考核指標的巨大壓力下,不排除接下來會加嚴相關限產舉措的可能。
經濟觀察報了解到,在《方案》出臺之前,不少鋼鐵行業人士認為今年秋冬季環保限產力度會有所放松,但事實并非如此。今年雖不再規定限產指標,但相關要求更為細化和嚴厲,尤其在“一刀切”問題上。
生態環境部環監局局長表示,嚴禁“一刀切”并不意味著放松執法監管。對存在嚴重污染問題的企業,堅決關停,這不應該被視為“一刀切”,因為這些污染企業本身就該被關停。
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舜澤對經濟觀察報表示,“一刀切”行為本質就是生態環保領域典型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是懶政、惰政、怠政表現,是對環保督察執法的“高級黑”。由于一些地方不作為,導致問題長期積壓,面對督察,臨時關停“藏”問題,完全背離了通過督察幫助地方解決問題的初衷,也必然造成污染反彈。
河北鑫達鋼鐵有限公司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孫震宇對經濟觀察報說,政策層面明確提出嚴禁“一刀切”,不但符合實際,也更為科學合理,尤其是對環保達標的正規企業而言是很有利的。而對存在污染問題的企業“切一刀”,更有助于良幣驅除劣幣,凈化市場空間,提高行業企業效益。
9月27日,生態環境部公布《關于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執法的意見》,要求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利用科技手段精準發現違法問題;繼續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堅決懲治任性違法,嚴肅查處屢查屢犯、虛假整改等違法亂象,依法打擊污染環境犯罪。與此同時,該文件強調,在生態環保監管執法中禁止“一刀切”,保護企業合法權益。楊曉東對經濟觀察報說,環保“一刀切”對企業生產、地方經濟乃至社會穩定都會造成一些影響,正是由于少數地方的亂作為、“一刀切”,才最終變成了讓環保“背鍋”。地方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具體方案,精準解決污染問題,千萬不能簡單化,不分青紅皂白一律限停,更不能亂作為。
他認為,下一步有必要建立地方政府權力清單,防止亂作為,同時要將嚴禁環保“一刀切”的具體措施及考核問責標準公諸于眾。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