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聊過很多時候售價和成本無關,那到底和什么有關呢?核心是供需,供需作用結果的表現形式就在庫存變化。
以太倉港針葉鋸材為例,看下圖這幾年庫存變化情況:
1、庫存結構發生變化。2015年上圖未統計SPF存量,但行內人知曉,那時太倉SPF占鋸材75%以上,2016年占比逐漸下滑,到當年底占比也在40%左右,2017年至今,大部分時間在20%左右。商家多了,2015年數得出來幾家做歐洲材,現在是數得出來幾家不做歐洲材。品類多了,規格多了,以前庫存雖高,但基本是常規規格,市場好轉能出得動,現在庫存高企,一半以上是滯銷規格,市場好不好都是心累。
2、百萬方以上的庫存在三個時間段:2015年10月份及以前一段時間;2017年7、8月;2018年春節后至今。2015年眾所周知,全行業一片哀鴻,很多商戶在那一年把前五年的贏利連本帶息吐得一干二凈;2016/2017年庫存低位時日子過得不錯,2017年下半年后先知先覺者已經覺得開始不那么舒服,2018年后真正能賺錢的品類極為有限,行業整體還是虧多賺少,日子越來越難。
3、國外報盤的價格也和庫存增加變化直接相關,2014年第四季度到2015年第三季度,價格一路下滑,芬蘭材SF級從305美元降到225美元左右,SPF四級2*4在100美元以下,到2015年第四季度開始,低庫存導致搶貨,價格出現報復性反彈,2016/2017一路攀升,本在2017年底就可能出現掉頭,由于資本的大規模進入,推遲了時間,但高庫存難掩頹勢,2018年還是掉頭向下,市場還是保持自己特有的規律,資本可以延緩時間,還是改變不了市場。
再簡單看下出貨曲線圖:
![](http://manager.yuzhuwood.com/res/upload/common/b7ba93a0-16f6-470a-9606-596e48133177.jpg)
1、春節當月出貨最低,夏天淡季次之,第四季度和春節后兩個月出貨最高;
2、2017年出貨量比2016年明顯增加,2018年在高壓環保政策下同比沒有下降,而是保持相對平穩。
3、在出庫量沒有明顯增幅的情況下,庫存量持續保持高位是極具風險的。現貨價格只有扣板料等少部分規格保持堅挺,大部分規格難有起色,滯銷規格嚴重影響好規格的上漲空間。
上圖是向中國出口軟木的主要出口國到中國的數量。從到貨結構來看,北歐材比例下降了,俄材比例上升了,烏克蘭由于基數較低,到中國的數量以倍計的增速,更多集中在口料,隨著北美行情的變化,估計接下來到中國SPF數量會增加,庫存居高不下,外盤報價將繼續疲軟,SPF只有低價才能搶回遺失的市場份額。
總體來說,賺不賺錢和庫存高不高極度吻合。最近庫存數量還在百萬方以上,在高位振蕩,估計庫存量得下降到80萬方以下價格才可能有起色,苦日子看起來還得熬一段時間。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