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傳統成品(以套房為例)生產企業在開發產品時習慣于一個套系一個套系地開發,套系之間通常是不兼容的。
因此在不斷推出新產品系列迎合消費市場的過程中,形成系列越來越多、產品家族越來越龐雜、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等問題,企業若再不清醒、不變革,那么將會面臨進一步被擠壓甚至被淘汰的危機。
今天,可以明顯感受到的是,與成品家具市場不溫不火,甚至出現頹勢相比,定制家居在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撐起了另一片細分市場。在定制家居不斷蠶食市場的當下,很多傳統家具企業很是憂心,成品家具出路在何方?
現狀與差距
事實上,定制家居并不新鮮,也不是這幾年才出現,這種家居定制與成品家居產品銷售是市場上同時存在的,也是一種市場的互補。
此前,家居定制更多的是以櫥柜、衣柜為主,包括目前市場上知名的定制家居品牌,盡管已經打出了全屋定制的口號,但是主次同樣十分明顯,對于家具,尤其是在套房家具的把握上與傳統成品家具企業有著明顯的差別。
作為新興市場的定制家居在近幾年突飛猛進,發展勢頭在大家居產業被稱為開辟藍海市場,在家具行業掀起了一股定制風,不斷有企業開始嘗試從酒店工程定制起步,逐漸走向民用定制。
到近幾年,家具行業一些非常知名、極具實力的品牌企業開始推出定制,甚至主要業務轉向家居定制、全屋定制。從早期提出大家居、整體家居概念開始,沙發企業推出套房、餐廳等產品,套房家具企業推出家具定制,到一些實力品牌企業直接增加櫥柜、衣柜生產線,打出全屋定制口號,都可看出這股燎原之勢。
事實上,這股燎原之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定制家居與成品家具在設計上的區別。這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基本的產品需求的滿足;第二,空間需求方面的滿足,包括收納等空間構造的需求;第三,生活方式需求的滿足。
我們現在對定制家居的設計,追求的核心就是個性的凸顯,以及實用性的彰顯與空間利用。原來,很多企業做成品家具設計就是家具本身的差異化和家具本身的價值的塑造;
現在,很多企業做空間包裝就是做一種生活方式。把人們的生活方式定制好了,企業發展也就自然順暢了。而顯然,這對成品家具來說,困難重重。
有人說,傳統成品家具的短板確定了這個主宰家具行業的霸王地位終歸是要被剝奪。因為這個時代,是年輕人的時代,是屬于有思想、有活力的時代。
在這個定制化為潮流的家具行業中,再也不是那個“產品為王”的時代了,而是轉變為“用戶為王”的時代了。傳統家具行業就算產品做得再好,有了定制家居的模式作為比較,用戶總能從中找到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
因為,傳統成品家具并不能解決與家居搭配協調的問題,并不能解決房間的設計布局死角問題,并不能靈活地改變家具的尺寸問題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導致了消費者注定會向定制家居傾斜。隨著定制家居的深入發展,傳統成品家具必定會陷入“老年危機”。那么,其未來與出路到底在哪里?
未來與出路
成品家具企業的一大通病是,以不斷推出新的產品系列來迎合消費市場的不斷變化,而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開發越來越頻繁,終究是疲于奔命,無能為力。
而對于定制企業而言,盡管缺乏套裝家具的系列開發能力,但它們對標準化的概念有著深切的體會,對“零部件就是產品”的理念有著更好的認知和虔誠的態度。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傳統套房家具已經被打散,當然,這并非說家具不再需要配套,而是將以另外一種方式成套,即為重組。
重組,即是指將原先開發一個系列多少件產品的做法切換為首先構筑好標準化的零部件平臺,然后再加入非標構件后組合成你想要的任何產品。這個平臺一旦構筑好,則可以蘑菇式模型予以裂變,從而以有限的零部件數量實現無限的組配與輸出,以滿足客戶的多元化甚至是個性化需求。
可以說,對許多傳統成品套房家具企業來說,在已然白熱化的競爭環境中如果再不清醒、再不變革,那么將有進一步被擠壓甚至被淘汰的危險。
這里只是從產品開發思路的角度來進行分析,除此之外,包括信息化程度、渠道創新、大數據建設、跨界整合思維等等都在威脅著傳統企業。
當然,出路并非沒有,目前成功的定制企業巨頭也遠非無可超越。但再也不能憑自己的經驗拍腦袋行事了,也不要指望靠一些所謂的、聰明的戰術手段就可以扭轉乾坤。只有變革,才是成品家具企業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網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