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八月,正值大暑,驕陽似火,氣溫不斷攀升,猶似火爐,雙良生產一線的工人兄弟們仍一直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接受著烈日的考驗。他們在如此艱苦條件下辛苦工作的狀態如何?最近,記者高溫下探訪各子公司車間一線工人,親密接觸烈日下辛勤工作的他們。
視角一
溴冷機車間:忙我們不怕,就怕閑著!
7月30日上午10:00點整,氣溫已逼近38度。一走出辦公室的門,記者真切體會到了什么是“冰火兩重天”的感覺。走進溴冷機總裝車間,一股熱浪迎面撲來,耳邊只聽見機器的轟鳴聲,還有工人忙碌不停的身影。他們有的在穿管,有的在焊接,有的在打掃,有的在檢驗裝備…不知不覺走到了低發冷凝線的工位上,我的目光被3名工人所吸引,他們正站在高高的架子上,給已經穿好的銅管做脹接工作。只見汗珠在他們的臉上任意流淌,他們卻沒有時間擦一擦,依然全神貫注的工作著。我走進跟前,想仔細觀看,發現站在最邊上的工人竟然是生產副總陳國興。他的手搭著銅管,目光追隨著工人脹接的點一動也不動,他在干什么?記者站在機器旁觀察了幾分鐘才明白,原來他在檢驗工人的脹接質量。
下午14:00整,記者又來到了溴冷機下料車間,這里的地板上擺放著許多管板,這個車間的主要任務就是對管板進行切割,而管板必須要達到一定溫度才能切割開,也就是說這里都是加熱設備。腳剛邁入車間,記者立刻有一股呼吸困難即將窒息的感覺,可想而知,此時外面溫度已達40度,車間的溫度更高,最低也達45度,車間的邊緣有幾臺排風機正用力地吹著,可吹到身上的風都是熱的,整個車間猶似一個大蒸籠。來到一臺機器旁,一個小伙子正在忙碌,臉上都是汗水,問他覺不覺得苦?他笑著說:“我在這崗位上工作7年多了,已經習慣了,忙我們不怕,就怕閑著!”
視角二
鍋爐公司車間:累算什么?這就是工作!
灼眼的閃光,飛濺的火星,淺藍的煙霧,稍微有點嗆鼻的氣味,或蹲或站,左手緊握防護罩,右手使著電焊槍,汗水順著臉頰流下來,但臉上卻洋溢著笑容,這是鍋爐公司車間里電焊工人工作時的情景。
7月31日上午,記者來到火管車間,這里一片繁忙景象。來到一爐筒前,只見工人鉆進筒內進行焊接,據說像悶罐車一樣的鍋爐筒體內溫度已達50度,可他們依然激情高昂的在戰斗。工人們告訴記者,鍋爐公司今年形勢一片大好,鍋爐訂單增多,客戶催貨比較急,他們常常要加班至凌晨,盡管很辛苦,但內心很快樂,累算什么?這就是工作!在全球經濟都不景氣的情況下,有活干,就是一種幸福!
下午13:30分,來到水管鍋爐車間,這里主要是埋弧焊和膜式壁焊接。埋弧焊焊起來溫度很高,而膜式壁焊接工位就更復雜了。因為爐內有幾千根的管接頭,需要12把氣槍同時焊接,不能吹電風扇,要求工人全身密封,只能露出兩只眼睛,工人完全被焊花和藍色煙霧纏繞,其中滋味如何,想來別人是無法體會的。
鍋爐水管車間主任吳剛說,盡管天氣炎熱,生產車間排產的任務比較緊張,但車間工人的凝聚力很強,大家都有一致的目標和信念,那就是保質保量完成生產任務。如車間工人許明福、何磊,他們倆從事的都是鍋內焊接的工作,由于長期蹲在筒內,引起腰間盤突出,需要住院治療,但他們知道車間任務緊張,依然放棄了住院治療,而是一直堅持上班,下班后再進行針灸推拿。
視角三
包裝公司車間:“桑拿”365,習慣了!
8月1日上午,走進包裝公司車間,頓感一陣燥熱,胸口一陣發悶,那感覺就像在“蒸桑拿”。記者忍著前行,只見工人們絲毫不受影響,正有條不紊的操動著機器。來到一車間縱向拉伸工位,只見有工人趴在平臺上擦輥,據說輥的溫度有130多度,共有二十多條輥,在輥的上方有一個平臺小車,人要趴在小車上擦輥,一條輥一條輥擦過去,擦的同時還要打石蠟,才能將輥的表面清潔干凈,否則容易造成產品外觀不合格。輥會不停的轉動,人也要跟著小車不停移動,由于溫度太高,他們要戴著厚厚的手套,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被燙傷。
在一臺機器前,機器上的膜似乎已經加工完成,幾個工人們正準備卸膜,盡管頭發被汗水粘貼在臉上,衣服也已濕透,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動作的敏捷和熟練度,幾秒鐘的時間,一卷卷膜已脫離機器的“懷抱”,順著通道往包裝區傳輸過去。而包裝區的工人們則手腳麻利地給他們穿上量身定做的“外套”,最后用膠帶塑封好,搬到指定區域。
車間主任孫永鋒介紹說,因為包裝車間里的設備都是加熱設備,而車間又要保持一定的密封效果,所以溫度都在40度以上,因為溫度既高又悶,猶如“蒸桑拿”,但大家都已習慣了。正常工作時,工人們的衣服都是潮濕的,往年都有中暑現象。但今年的防暑降溫工作做的比較細、比較及時,夏日還未來臨,郭總就已要求設備部先把降溫系統檢修一下,以確保空調的正常運行。每日酌情發放鹽汽水、冰鎮飲料、菊花茶、大麥茶等,發放車會拉到各個崗位上,領導每天都會來車間慰問,不斷給他們以關懷,增強團隊凝聚力,給了工人們很大的鼓舞和信心。
視角四
氨綸公司車間:50度不算什么,這是工藝需要!
冒著近40度的烈日,記者來到了氨綸日清紡四、五期的聚合車間,這里是停產檢修施工現場。工人的工作任務是進行原液儲罐清理,他們需要把內部的原液清理掉。這里有很多的儲罐,爬上扶梯,只見工人們全副武裝,戴著防毒面具爬進罐內清洗,里面的熱氣撲人,溫度至少達60度。因為罐內氧氣稀薄,需要降溫來補充氧氣以供給工人,工人們在罐內10分鐘就要輪休一次,否則就會中暑。他們出罐時,全身濕透,甚至連襪子都是潮濕的。
記者又來到了氨綸東洋紡三車間,一進門,一股巨大的熱氣鋪天蓋地襲來,瞬間籠罩住全身。機器上,一個小伙子正汗流浹背的忙碌著,只見他臉上的汗如水珠般往下滴,身上的衣服更已濕透,而他只是用衣袖擦擦額頭的汗,又投入工作中。只站了幾分鐘光景,記者摸一下身上穿的衣服,好燙!猶如剛被幾千瓦的熨斗燙過;更不可思議的是,就連戴在手腕上的玉鐲都是燙的,猶如剛從開水中撈出來。這樣的環境如何工作?氨綸公司生產部長何春遠說,這里是紡織更換組件,也就是更換清洗過的組件,每天需更換60套,不更換會影響產品的質量,而這個車間的溫度是超50度的,由于生產工藝的需要,一年四季都是這個溫度,因為溫度太高,車間工人實行半小時輪換一次,否則會中暑。
走出車間,感受著外面近40度的高溫,我們都深吸了一口氣,感覺特別涼爽特別舒服,全身一陣放松,覺得甚是幸福。記者突然有了一種感悟:幸福其實是相對的,只有有了更惡劣環境的比較,才會發現什么是幸福,才會珍惜幸福真正的涵義。
視角五
利士德公司車間:在什么崗位,就要做一顆不松動的螺絲釘!
下午13:00點整,記者來到了EPS辦公大樓前,遠遠地看見一個人迎面而來,苗條的身材,飄逸的長發,這不是副總經理繆曉杰嗎?這么熱的天,他在外面干什么?原來,他正從車間巡視回來。繆總說,他每天都會到車間去巡視,不僅僅是檢查產品質量問題,更是關心車間工人在高溫下的工作狀態,面對高溫,他們采取了多重降暑措施,從而保證工人的身體健康。
來到EPS一車間,這里有很多的釜,據介紹這叫反應釜,釜內的溫度高達120度,反應釜的夾套溫度更是高達145度,車間的溫度也達40度以上,工人們正往釜內添加輔料,映入眼簾的背影早已濕透。
14:30分,記者步行走到江邊的罐區區域,這里有很多的儲罐,它們連接著粗粗的管道。這邊工人的主要任務是把利士德進口的苯乙烯,大儲罐由管線輸送到EPS儲罐,還有就是由槽車卸到戊烷儲罐里,由工程人員現場負責核查、計量。車間主任吳忠海說,這是一個需要在太陽底下進行的工作,在碼頭上作業的人員必須在烈日炎炎下進行,而在裝卸區作業的人員也必須在烈日下指揮各種物料的罐車進行裝卸。碼頭上裝卸各種物料時,要拆卸與連接各種管線,而管線的清洗是一項工作量很大的工作,且要求很高,是真正的體力活。
采訪后記:用了3天時間,記者在烈日下走訪了各子公司生產一線的工人們,走了很多路,皮膚被曬傷了,腳后跟磨破了皮,衣服濕了又干,很想說“怎一個苦字了得!”但比起生產一線的工人們,記者的心靈卻被深深的感動著、震撼著和激勵著。感動的是,他們的崗位很普通、很平凡,但他們卻能在平凡的崗位上把分內的事做好,這群可愛的工人兄弟們,盡管沒有很高的學歷,沒有光鮮靚麗的裝扮,更沒有豪言壯語,但他們用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精神風貌,克服惡劣的天氣環境,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著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目標;震撼的是,他們的崗位盡管平凡,但生產出的產品卻閃耀著光芒,閃耀著樸實,閃耀著憨厚,他們用粗壯的大手,鑄就雙良產品的質量;他們在繁忙的生產線上,用奉獻履行莊嚴的承諾;他們用艱苦的勞動,給企業添磚加瓦;他們用堅毅的精神,震撼人心讓人奮進;他們單純而簡單,但他們手里握著的是雙良的騰飛和發展;激勵的是,這種源自平凡而又超越平凡的力量,這種力量折射出的光芒,將照耀著6000名雙良人在今后的工作中,不畏艱苦、不怕困難,用青春與夢想架起企業騰飛的翅膀,書寫下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